楊立德(1923~1994) 利津縣利津鎮(zhèn)人,山東快書“楊派”代表人物。
楊立德父、叔皆為山東快書藝人。其父鳳山綽號“楊大辮子”,時為濟南快書界茍(春勝)、黃(春元)、楊(鳳山)“三將”之一。楊立德出生前后,父母相繼去世,由叔嬸撫養(yǎng)。4歲,叔教其學(xué)唱快書。5歲,叔去世,與嬸相依為命。6歲,嬸帶其撂地攤說書掙錢糊口。12歲,隨其他快書藝人流浪說書。1939年底,到濟南說書,漸有名氣,人稱“楊小麻子”(楊立德為麻臉)。
1941年,為提高技藝、爭取女觀眾、適應(yīng)新環(huán)境,楊立德與高元鈞研究,改快書表演中的“臟口”(語言粗俗)為“清口”(語言文雅),使快書格調(diào)更為高雅。1943~1944年,他先后到江蘇、河南及山東省內(nèi)一些城市演出,結(jié)識許多名藝人,博采眾長,不斷改進自己的說書藝術(shù)。1945年,他在青島兩個電臺定時演播快書,成為當(dāng)?shù)丶矣鲬魰缘闹嚾恕?948年6月青島解放后,他加入膠東文協(xié)所屬的“友誼社”。1952年,調(diào)入山東歌舞團曲藝隊任隊長。1953年,先后兩次參加赴朝慰問團為志愿軍演出。1955年,調(diào)入濟南曲藝隊任隊長。1960年,濟南曲藝隊改為濟南曲藝團,任副團長。此后,曾到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南京、青海等地演出。先后為部隊及地方培訓(xùn)一大批快書演員,高足有趙連甲、金雙城、侯金杰等。曾任山東省曲藝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、顧問。
楊立德的山東快書藝術(shù)在全國曲藝界有很高聲譽,與高元鈞并稱為“高派”“楊派”。他說書嘴上的功夫是“沖、哏、俏”。“沖”,即吐字噴詞有力,如鉛丸墜地般沉重,如金石撞擊般清脆;“哏”,即發(fā)音具有濃郁的山東語言特點,有味兒有趣兒;“俏”,即吐詞有連句、疊字,發(fā)聲有獨具特色的輕盈之腔。表演上講究準(zhǔn)確、鮮明、樸實,動作洗煉,點到為止。他善于“聲音化裝”,男女老少學(xué)得逼真,喜怒哀樂表之有情。擅說《武松傳》。曾創(chuàng)作山東快書新段子《郝懷友》《取槍記》等。與張軍合著《怎樣表演山東快書》。濟南市文化局曾舉辦“楊派”山東快書研討會。1992年,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長篇快書《武松傳》。
1994年11月8日,楊立德病故于濟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