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凱(1916~1986) 原名趙毓王遂,利津縣趙家夾河人,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政治部軍職顧問。
趙凱從7歲起在本村讀了5年私塾,后在利津縣立高級小學、濟南第一師范附小、山東惠民第四中學、濟南正誼中學、北平山東中學高中部、北平輔仁大學就讀。
趙凱在濟南、北平讀書期間,經(jīng)常接觸一些進步師生和進步書刊,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。1935年,參加北平“一二·九”愛國學生運動。1937年,蘆溝橋事變后,他投筆從戎,走上抗日救國的道路。
1937年9月,趙凱同部分平津流亡同學一起,南下山東青島、濟南等地向人民群眾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教育。同年10月,中共黨組織分配他到國民黨七十七軍一八一師石友三部做友軍工作。1938年6月,趙凱在山東萊蕪土門村,經(jīng)何志靜介紹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不久,被調入石友三部任手槍營一連政治指導員。1939年初,由于石友三堅持反共立場,趙凱等一批共產(chǎn)黨人和革命者離開石友三部,赴晉冀豫區(qū)黨校學習半年。結業(yè)后,趙凱先后在《大眾日報》社任編輯,在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支隊(后改稱山東縱隊二旅)政治部任教育干事、宣傳干事、宣傳隊隊長等職。1943~1949年,先后任莒南、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科長、山東濱海行署建國學院教育科長、濱海軍分區(qū)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等職。在魯南工作期間,參加對日、偽軍的大小戰(zhàn)斗60多次,在戰(zhàn)斗中英勇頑強,多次受到部隊領導機關的表彰;在組織發(fā)動群眾參軍參戰(zhàn)、發(fā)展地方武裝、建立抗日群眾組織、培訓干部、建立和鞏固基層抗日民主政權等方面也做出重要貢獻。
1949年2月,原國民黨黃安號軍艦由青島起義,投奔山東濱海軍分區(qū)所轄新(浦)海(州)連(云港)地區(qū)。3月,趙凱調任華東軍區(qū)警備三旅黃安號軍艦政治委員。當時國民黨當局曾派飛機四處搜索,擲彈恫嚇,妄圖炸毀黃安號軍艦,艦艇部分起義官兵,思想波動較大,有人暗地策反,企圖將軍艦開回國民黨轄區(qū)。趙凱察覺后,及時向起義人員進行形勢、政策和前途教育,穩(wěn)定軍心,保護了艦艇。不久,趙凱率黃安號軍艦與當?shù)仃戃娕浜希澳棠躺綀?zhí)行剿匪任務,立二等功。
1957年,趙凱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,1961年,被授予大校軍銜。
建國后,趙凱長期從事海軍院校和海軍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。數(shù)十年來,為海軍培養(yǎng)出一大批優(yōu)秀人才,為海軍部隊的革命化、現(xiàn)代化、正規(guī)化建設獻出了畢生精力。1986年4月28日,病逝于上海。